我国西北旱区农业植保将实现“系统联防”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刘毅报道)记者从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获悉:8月8日—11日,“2025年西北地区植物保护高质量发展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成立70周年植保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举办。会议决定,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组建“西北旱区农业植保联合攻关团队”,促进植保领域合作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联防”。
6月15日,植保专家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开展无人机田间施药作业。自治区农业科学院供图
据介绍,“西北旱区农业植保联合攻关团队”将以“联防联控、绿色农业”为核心,进一步整合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科研资源,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站和千亩核心试验基地,针对西北地区农作物重大新发病虫害开展综合防治和联合攻关,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农业战略要地,长期面临病虫害跨境传播及外来生物入侵威胁,特别是棉铃虫、小麦黑穗病、蝗虫等病虫害频发,严重威胁我国“西部粮仓”的安全生产。
“迫切需要注入植物保护科技创新力量,推动西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康振生说,“西北旱区农业植保联合攻关团队”将积极构建覆盖西北五省区的病虫害智能监测预警网络,实现数据实时共享、风险同步研判,加强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领域交流合作,减少农业生产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要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建立与中亚国家的跨境联防联控机制,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
联合攻关团队成立后,科研人员将以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抓手,研发适应旱区植物病虫害智能测报装备和生物防治制剂,实现“监测数据互联、防控措施协同、应急资源互通”,以产学研融合加速成果转化,推动相关技术落地,为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可靠的植保技术方案。